领导信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毕业设计 >> 正文
忻州师范学院外语系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暂行规定(试行)(第四次修改)
[日期:2019-11-15]

毕业论文写作是我院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切实做好我系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根据教务处的指导意见和我系实际,特制定实施细则如下:

第一章 毕业论文撰写的目的与要求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实践性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下是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方法及应该形成的能力目标:

1.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及本专业外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2.收集加工各种信息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有关本专业问题研究的分析方法,具备独立分析的能力;

5.正确运用所学语言阐述本学科领域相关理论,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能力;

6.具备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论文的能力;

7.具备论文答辩时的口头表述能力;

8.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 毕业论文工作环节、时间安排和管理办法

1.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从第七学期第5周开始,到第八学期第15周结束,历时29周。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第七学期第5选择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并联系意向指导教师。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包括“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语教学”、“英语国家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翻译研究”等方面。

3.外语系在第七学期第7根据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的研究兴趣和专长确定指导教师。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或硕士及其以上学位并有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每年根据毕业生人数和指导教师职称(学历)分级确定指导人数上限。

4.学生应在第七学期第9之前填写好《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在学生填写开题报告期间至少指导3次并对学生选题的思想性、科学性、可行性等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导师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在第10周将填写好的《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然后交系教学秘书备案。导师同时应制定指导计划和指导程序,向学生传达毕业论文要求及有关规定,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以下简称《任务书》)一式两份,在第七学期第13前将其中一份下达给学生,另一份交系教学秘书备案。《任务书》一经审定,指导教师和学生均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的,必须经系主任批准。

5.各教研室在第七学期第11-13组织开题论证并填写开题论证记录。主要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调研、资料收集和开题报告的填写等工作。学生在开题论证中应阐明选题的原因、该选题的意义、题目来源、研究所运用的理论或工具、相关资料(语料)的收集情况等。

6.从第七学期第14开始,学生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和系资料室的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源,广泛搜集和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最新成果,搜集整理相关的素材;组织调研和/或实验,整理分析所获得的数据,收集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的各种论据。在此期间,应注意和指导教师保持联系,就所阅读的文献和调研工作进行咨询和探讨,不断充实和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

7.第八学期第1周,所有学生提交论文提纲。指导教师一周内对论文提纲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提纲后可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初稿。学生应在第八学期第6周之前完成初稿并及时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收到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初稿后,应尽快仔细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应按照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修改。修改应在三稿以上。

8.指导教师必须在第八学期第10周前完成论文的指导工作并及时把学生论文交系里以便进行论文二审工作。外语系在第八学期第11周安排教师对学生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二审交叉评阅,写出评审意见,确定论文质量是否已经达到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所要求的学术水平及是否同意论文作者参加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交叉评阅人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或硕士及其以上学位并有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

9.学生对论文的二审修改必须在第八学期第12周完成,并按要求的格式统一打印,装订成册,在第八学期第12周交指导教师评阅。学生在提交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前,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毕业论文质量检测系统的检测达到学校的有关要求后方可提交。

10.指导教师应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一周之内进行评阅,写出评审意见,确定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是否已经达到学士学位论文(设计)所要求的学术水平及是否同意作者参加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11.外语系在第八学期第13-14组织学生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由学生简要介绍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回答答辩小组提出的有关问题。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情况写出评审意见,并评定成绩。答辩小组由三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或硕士及其以上学位并有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

12.学生在第八学期第14周内根据答辩小组提出的意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改或补答辩,然后按要求的格式打印并装订成册,和毕业论文(设计)的电子文本一起交系教学秘书存档。教学秘书在规定时间内将成绩汇总上报学校教务处并向学生通报。

13.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和成绩评定是一项十分细致和严谨的工作,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成员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肃对待,按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价标准,实事求是地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14.学生必须将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和定稿按时提交给自己的指导教师,由后者将其和《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和《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用)》等文件签字汇总后,交系教学秘书,由教学秘书登记清理并存档备案。《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评阅教师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评定表及总成绩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等,由有关人员按要求填写完毕并签字后按时提交系教学秘书,由教学秘书登记清理并存档备案。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结束后,外语系组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小组进行审核,发现存在问题的,由有关人员限期整改。

第三章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

第一部分 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及要求

1.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选题是进行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本科阶段的教学要求,符合本学科领域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开拓性,所有选题须经领导小组审核后方可使用;

(2)选题应符合本学科的发展方向,解决学科建设、学科发展或应用性研究中的理论或方法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3)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图使每位学生在原有水平和能力基础上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达到综合训练学生能力的目的,使其在写作上有较大的提高;

(4)选题应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中对能力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且应根据时代的发展,逐年更新;每届学生的选题应避免重复,以保持较高的更新率;防止选题偏大、偏虚的现象。

2.选题方式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由指导教师提出课题,经外语系论文工作小组审核后向学生公布,学生从中选择。课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2)指导教师提出选题方向或范围,选题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系适当调整”的方法进行。选题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

(3)学生自拟课题。学生自拟课题必须陈述课题的意义及可行性,经指导教师审核批准。

3.选题方向

(1)英语文学:英语国家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流派、作家、作品评论等

(2)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言本体论、语言现象、语言应用、语言修辞等

(3)翻译理论与实践:原则、方法、文本、译者、读者、传播、技巧、翻译实践等

(4)外语教育:流派、方法、教材、大纲、测试、理念、学生、政策、管理等

(5)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需符合专业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之规定)

(6)中外对比以及以上领域的交叉研究等(需符合专业定位与专业培养目标之规定)

4.选题确定和更改

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学生要求调整或更改选题须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经指导师同意后由指导师提交书面申请报告,然后由论文工作小组组长批准。

若学生调整后的选题方向与原指导教师方向不符,须更换指导教师,学生应及时就此向论文工作小组提出申请,由组长批准并作出调整。但是,在毕业论文写作后期,原则上不得更改选题。

学生在选题确定后,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申报表》和《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选题申报表交系教学秘书,任务书必须在开题报告的写作正式开始前一周由指导教师下达给学生。

5.开题论证

(1)开题报告必须获得指导教师同意。

(2)指导教师要把好审题关,确保课题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第二部分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

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个指导教师应对整个毕业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1.指导教师的任职资格

指导教师由外语系具有一定教学经验、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工作责任心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

2.指导教师的职责

(1)遵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所颁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以及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学生严格要求,始终坚持把对学生的培养放在第一位;

(2)帮助学生认真选择课题,在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周密安排进度计划,并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文献资料,认真填写《任务书》;

(3)指导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按计划进程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的任务,着重启发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注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

(3)指导教师要保证所指导学生论文格式规范,内容详实,数据准确,文字流畅;

(4)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通过中期检查对学生进行阶段考核,并将此阶段的考核表现作为优秀成绩评定的参考。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负责答疑和指导。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递交相关资料到系里供审阅;

(5)按照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条例规定的要求,在毕业论文结束阶段,检查学生毕业论文的全部资料,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对学生在整个毕业论文撰写中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研究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根据毕业论文质量写出评语,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指导学生人数与指导时间

为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应严格控制。外语系论文工作小组每年会根据外语系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每位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学生人数设置上限。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面谈指导次数不少于6次。

第三部分 学生主要职责

1.充分认识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在校本科学业的最后一环工作,以良好的成绩为自己的本科学习划上圆满的句号;

2.学生根据公布的毕业论文选题计划,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在题目确定后必须尽早与指导教师联系,做好毕业论文撰写的准备工作;

3.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独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他人成果。为杜绝论文抄袭行为的发生,学院会在检测系统里对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测要求及处理结果可参阅相关文件要求);

4.尊敬师长,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及有关人员的指导和检查,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的工作进度、设想;

5.严格遵守纪律,在指定地点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因事、因病离校,应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作为旷课处理。随机抽查三次不到者,评分降低一级。论文撰写期间指导教师多次联系不到的学生,取消答辩资格,按不及格论处。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发结业证书,自愿重修者,可及时提出申请,经批准同意,安排到下一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进行;

6.严格遵守毕业论文进程安排,凡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或无故缺席答辩者,其成绩按不及格论处;

7.要求查阅文献10篇及以上,其中英文原版文献2篇及以上,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内容要切题;

8.论文长度要求:正文字数原则上要求不少于3500单词。前言部分应充分说明选题的学术背景、清楚简述选题的依据、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立意和研究的角度等;正文部分要求论点明确、结构合理、条理清楚、内容完整、资料翔实并与论点相结合、结论正确、符合逻辑;行文要求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引文规范。

第四部分 答辩和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论文必须的环节,也是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答辩和成绩评定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实践能力。

1.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从严要求;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指导教师初步评定成绩、写出评语,经答辩后由答辩小组或系指导委员会审定成绩。

2.外语系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审查小组,在论文交叉评阅前应先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合格者才能参加评审和答辩。

3.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和若干答辩小组(3-5位教师),设立答辩点,对毕业生的论文分小组进行答辩;论文答辩采取会议形式,由答辩小组负责人主持。

答辩安排一般为:学生汇报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和价值(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学生回答委员们的提问(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答辩小组结合论文内容、文字写作水平、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现场评分,并填写答辩记录与成绩评定表。答辩秘书应先在草稿上记录,待整理后再誊抄到《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评定表及总成绩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上,做到全面、整洁。

4.评定“优秀”成绩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专业毕业学生总数的20%,评定“良好”成绩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专业学生总数的50%。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

(1)未按要求完成论文(设计)任务;

(2)论文质量差,达不到本科论文水平;

(3)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审查不合格,并未按要求及时修改;

(4)抄袭、剽窃他人研究结果。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者,应予重做合格后,再发给相应证书。重做不合格或不重做者,毕业时只发给肄业证书。

对于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者按考试作弊处理,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者,由作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指导教师3年内不得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第五部分 毕业论文(设计)的归档

1.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后,其全部资料(含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设计)、电子文稿、评阅记录、答辩记录等)由外语系统一收回,由外语系资料管理人员负责保管,查阅毕业论文(设计),须办理借阅手续。外语系应长期保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的署名权属于指导单位,文责学生自负。

2.外语系在论文工作结束时要及时上报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汇总表及其电子文本到学校相关部门。

第四章 论文的基本结构及写作要求

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以及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在基本结构上存在差异。这里介绍的论文基本结构主要适用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方向的学位论文。这类论文一般应有以下五章:Introduction, Literaturereview, Researchdesign,Findingsand discussion, Conclusion。下面分别介绍这五章的写作要求。

1. Introduction

本章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本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预期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对重要概念或术语进行简单的定义。本章末尾一般对全篇论文主要内容作简单介绍(An overview of the thesis,不超过半页)。

2.Literaturereview

本章是文献综述,其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与本研究有关系的现有研究(Existing studies),重点介绍以下内容:

(1)关于这个问题(指论文要研究的问题)前人已经做了哪些研究?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得出了哪些研究结论?

(2)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前人的研究存在哪些局限性?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哪些争议或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抄书”,也不是“走过场”。它既帮助读者了解本研究领域的背景,也有利于作者进一步理清思路,为后面的研究做好充分准备。做文献综述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本领域的重要文献原则上都要综述,但不需要面面俱到。经典的研究和最近的研究都要涉及。要特别注意介绍关于本研究问题最近(如近2、3年)的研究进展情况。

(2)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而不使用第二手资料。所谓第二手资料,指论文作者没有看到原始文献,而是从他人的文献中了解到的某个研究。比如Rod Ellis在1994年出版的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书中将1994年以前的大约20年时间里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做了一个非常全面的综述,而这本书并没有首次报告Ellis本人做的研究。作为学位论文,不能过多地使用这类著作所做的综述。应该尽可能去查看原始文献。

(3)不能像记流水帐一样逐一介绍以往的研究,要对以往的研究做一些评论、归纳和总结。

(4)一定要综述与本研究有直接关系的研究,不能综述无关的研究或只是有一点联系的研究。要避免盲目综述各种宏观理论的倾向。

(5)文献综述的篇幅不宜过长,一般不应超过整篇论文篇幅的三分之一。

(6)文献综述部分容易出现以下抄袭行为:即在没有阅读某个作者的原始文献的情况下,从其他作者的文献综述中直接摘录且不注明摘录的出处。

3.Researchdesign

这一章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研究对象(Subjects)、研究方法(Method)、数据收集工具(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数据分析工具(Data analysis methods)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还需要简单介绍实验过程。本章的篇幅一般不长。

注意,研究问题一般应该只有一个。为了便于研究,在论文的研究问题的范围之内可以再有几个具体的问题,一般叫做sub-questions。

4.Findingsand discussion

本章是整篇论文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报告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本章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全面、准确、如实地报告研究结果。

(2)要采用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考察数据差异的显著性,不能只是简单呈现基本数据(如平均数、百分比等)。

(3)要充分利用图表的优势呈现数据。图表要清楚、准确;要有必要的图例和说明;图表要有标题和编号。图形的编号和标题在图的下方,表格的编号和标题在表格的上方。

(4)要充分利用数据,认真研究数据所反映的某种现象,并从中有所发现。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可以把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作适当的比较。

(5)要特别注意根据研究的结果逐一回答第三章提出的研究问题。无论研究结果是支持还是推翻原来的假设,都要对所提出的问题或假设逐一回答。

5.Conclusion

本章名为结论,实际上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发现(Main findings)、本研究对语言教学实践的启示(Implications)、本研究的局限性(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Further research suggestions)。

第五章 论文格式要求

1. 论文的语言形式及长度

英文(全文长度不少于3500单词)。

2.论文的组成部分

论文全文包括:中文题目、中文摘要及关键词(3-5个)、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正文、参考文献、(注释、附录)、致谢等。

3.排版格式

3.1纸张

一律采用A4纸编辑排版,单面打印。

3.2字体及字号

英文及数字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中文题目(包括副标题):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0行,段后1行,(主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中文摘要、关键词:顶格,“摘要”中间空两格,“摘要”和冒号、“关键词”和冒号都为黑体小四号,具体内容为宋体五号,关键词之间用“;”隔开。

英文题目(包括副标题):三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都为0.5行。

英文摘要、关键词:顶格,“Abstract”、“Keywords”为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加粗,冒号为黑体小四号,具体内容为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关键词之间用英文状态下“;”隔开。

正文:整体采用小四号字体,但其中

一级标题加粗,居中,段前0行,段后0.5行;

二级标题加粗,左对齐,段前段后都为0.5行;

三级标题不加粗,左对齐,段前段后都为0.5行。

图表:五号字体,图表的编号和标题加粗,居中,两级编号,图形的编号和标题在图的下方,表格的编号和标题在表格的上方。

参考文献:“References/Bibliography”采用小四号,加粗,居中,段前0行,段后0.5行,具体内容为五号,中文为宋体,数字、英文为Times New Roman,逗号、冒号等符号为中文格式。

附录:“Appendix”一词采用小四号,加粗,居中,段前0行,段后0.5行,具体内容为五号,中文为宋体,数字、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致谢:“Acknowledgments”一词采用小四号,加粗,居中,段前0行,段后0.5行,具体内容采用五号字体。

页码:仿宋体五号,页码从论文题目页开始到致谢,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论文文本的前置和后置部分,不编入论文页码。

3.3段落

行距为固定值22磅。

3.4标题格式

中、英文行文,各级标题格式统一采用:

1

1.1

1.1.1

2

2.1

2.1.1

不要出现四级标题,如1.1.1.1。

3.5页边距

上下各2.54cm;左右各3.17cm。

3.6汉语提纲

汉语提纲按照学院要求,统一置于论文的附录部分,如不止一个附录,则置于“Appendix A”即第一个附录,整体内容为宋体五号。注意汉语提纲不可过长,原则上不超过1000字,最多不超过两页。

4.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完整的、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表述准确精炼,内容完整自洽,读者即使不阅读论文的全文也可以从摘要中获得必要的、与论文等量的信息,以便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摘要一般应包括:

(1)研究的题目和目的;

(2)研究的方法或者过程;

(3)研究的发现或者成果;

(4)结论。

中文摘要的长度应控制在250字以内(含3-5个关键词),与中文对应的英文摘要的长度应控制在200-250个单词左右,亦含关键词。中英文摘要均不得包含任何数学公式、图表,不得包含非公知公用而又未加解释的缩略语、字符、代号。摘要不另加注释。

5.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要求15种左右,其中外文资料8种左右,网上资料不得超过3种。

每一条目首行顶左页边起头,第二行与首行对齐。

文献条目按作者姓氏(中文姓氏按其汉语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作者的姓名全都按姓+名的顺序给出全名。英文作者的姓名(或汉语拼音姓名)同样按照姓+名的顺序给出,但姓与名之间加英文逗号。英文作者的名仅给出首字母。

中外文献分别排列,外文在前,中文在后。

同一作者不同出版年的文献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同一年的出版物按照文献标题首词的顺序排列,在出版年后按顺序如a b c以示区别。

外文论文(包括学位论文)的篇名以正体书写,外文书名及期刊名以斜体书写。篇名仅其首词的首字母大写,书名的首词、尾词以及其他实词的首字母均大写。

篇名和书名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专著标号为[M],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文章为[A],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为[R],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为[D],词典为[Z],报刊文献为[N],网上文献为[OL]。

期刊名称后面先是期刊的卷号,然后将期刊号置于括号之内。如没有卷号只有期号,则期号须置于圆括号内。

各类文献范例如下:

5.1专著

Lucas,S.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李元授,邹昆山.演讲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2期刊论文

Fayer,J.M & Krasinski,E.Native and nonnative judgments of intelligibility and irritation[J].Language Learning,1987,37(3):313-327.

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0(2):83-90+160.

5.3论文集论文

Lucas,S.Publicspeaking[A].In T.O.Sloane (ed.).Encyclopedia of Rhetoric[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640-647.

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A].载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5-259.

文秋芳.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研究20年[A]. 载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C].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4.

5.4 译著

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C.Bally & A.Sechehaye,trans.R.Harris.London:Duckworth,1983.

夸克·伦道夫,西德尼·戈林鲍姆,杰弗里·利奇等. 英语语法大全(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王国富,贺哈定,朱叶等译校.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5.5 编著/论文集

Street,N.L.& Matelski,M.J.American Business in China: Balancing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2nd ed.) [C].Jefferson:McFarland and Company,2008.

王立非.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6学位论文

Tabor,W.Syntacticinnovation:a connectionistmodel[D].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1994.

祖生利. 元代白话碑文研究[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

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5.7会议论文

Traugott,E.C.Promise and pray-parentheticals[R].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Historical Linguistics,Santiagov de Compostela,Spain,September 2000.

崔希亮. 事件情态和汉语的表态系统[R].第十二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 湖南长沙,2002年4月.

5.8网上文献

网上文献应注明其网址和读取日期,如:

Jiang,Yan.Thetao of verbal communication:anelementary textbook on 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OL].Retrieved April 30,2006 from http://www.polyu.edu.hk/~cbs/jy/teach. htm

王岳川.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OL].http://www.blochina.com/new/display/58592.html,2008-11-18

5.9词典及工具书

Hornby,A.S.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6th edition) [Z],ed.Sally Wehmeier.Oxford:OUP,200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ictionary)(汉英双语)[Z].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学与辞书部双语词典编辑室翻译编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10报刊文章

“英语改革重在身体力行”——“CCTV杯”赛后对话李鹏义社长[N].江南时报,2006-11-19.

田志凌.《魔戒》的尴尬与文学翻译的危机[N]. 南方都市报,2005-8-24.

6.参引格式

所有直接或间接引文以及论文所提及的文献均须通过随文圆括号参引(in-text parenthetical reference)标明其出处。作者名字如果是英文或汉字拼音,参引时都仅引其姓;中文姓名引全名。

转述某作者或某文献的基本或主题观点或仅提及该作者或该文献,只需给出文献的出版年,如:

文秋芳(2009)认为……

直接或间接引述某一具体观点,须给出文献的页码,格式是“出版年:页码”,如:Lucas (2010:139) notes…

如作者的名字不是正文语句的一个成分,可将之连同出版年(及页码)一起置于圆括号内,如: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 ……获得知识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学习活动来获得(Henson & Eller, 2005:61)。

圆括号内的参引如果不止一条,一般按照出版年排序。同一作者的两条参引之间加顿号,如:“李元授、邹昆山(2003)”;英文的格式是在两个姓之间加&号,表示“和”,如Li & Thompson (1981)。

文献作者如果是三人或三人以上,参引时仅引第一作者的姓名。中文的格式是在第一作者名字之后加等字,如“文秋芳等(2005)”;英文的格式是在第一作者的姓之后加拉丁缩略语“et al”,如“Quicket al.(1985)”,et al.为斜体。

7.附录(Appendix)

有些数据与材料有助于读者了解论文的内容,但因篇幅过大、数据琐碎的原因,一般编入正文后面的附录,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正文又不影响其编排的条理性或逻辑性。附录一般不构成论文的必有部分,编排在参考文献后面。一般实证研究的原始数据不得放入附录。

友情链接
忻州师范学院 教务处 教务管理 学生工作部 招生就业 图书馆
山西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西安外国语大学
版权所有:忻州师范学院       邮编:0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