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研路同行,考研经验分享(二)

时间:2025年06月30日 11:13  作者:  点击量:

研途漫漫,犹如翻越一座座高山

经过千锤百炼,方显人生真谛

天道酬勤,佳音随风而至

录取的通知书便是那份努力的回响

承载着学子们无数的汗水与期望

此时此刻,胜利的喜悦与希望的种子在他们心中同时发芽

快和菌菌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感受他们的初心与坚韧

共享这份属于奋斗者的光辉与喜悦

01

外本2105班马淑畅

录取学校:东北大学

录取专业:英语笔译

经验分享

在我人生的旅途中,考研这条路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作为一名双非大学的英语专业学生,报考985高校的我,曾经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学术能力,更在心理上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成长。

回首过去,考研的决定并非一时的冲动。大学期间,我对英语的热爱与日俱增,尤其是在翻译课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对笔译的强烈兴趣。我渴望能够将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架起桥梁,帮助更多的人理解和沟通。因此,选择继续深造,尤其是进入东北大学这样的学术殿堂,成为了我心中坚定不移的目标。

 然而,考研的过程并不轻松。从第一次接触复习资料到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迷茫与挫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调整心态。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和艰深的翻译技巧,这不仅是对智力的挑战,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终于,我拿着用一年努力换来的车票,坐上了那班通往辽宁的列车。我收到了来自东北大学的录取通知,那一刻的喜悦和激动难以言表。这不仅是对我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未来新的开始。我明白,这份成就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持与付出,是对梦想的追逐与信念的坚守。

 未来,我将带着这段经历继续前行。东北大学的学习生活将是我成长的新阶段,我期待在这里汲取更多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人生!

02

外本2106班成轩


录取学校:扬州大学

录取专业:英语口译

经验分享

考研是一场关于坚持与蜕变的旅程。在择校过程中,对目标的设立、对自我的认知和对各类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是关系最终结果的至关重要的选择。一旦决定考研,就需要结合自身的能力水平和个人意愿,收集各院校各专业近年来的招生信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和方向进行努力。在这段时光里,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源于清晰的目标与日复一日的积累。学习没有捷径,每一份成绩背后都是无数个与书本相伴的深夜,每一次突破都来自对细节的反复打磨。课堂上的专注、自习室的沉浸、专业竞赛上的全力以赴,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最终汇聚成专业能力的提升。

总的来说,考研可能是我们目前人生中经历的最艰难的过程。我们需要独自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影响因素,需要在五花八门的信息洪流中稳住阵脚,更得在几乎从不间断的迷茫中说服自己不断努力。坚持下来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但如果回头看看,会发现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在路上找到了自己。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衷心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

03

外本2106班刘钟锴

刘钟锴

录取学校:太原理工大学

录取专业:英语笔译

经验分享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此时此刻,我想对那个从来不曾优秀,也从来没有感悟到成长喜悦,却顶着风霜不曾放弃的自己以及上岸的战友们,说声谢谢!从高考的年少无知,有幸进入忻州师院的大家庭,一步步走来直到考研上岸。回望来路,步步艰辛却终见繁花。至今仍清晰记得:清晨时晨光熹微,在图书馆门前等待开门的呵欠;夜晚校园寂静无声,却仍在崇文楼只身复习的身影;或许在旁人看来,这些努力微不足道,但对我而言,每一次与惰性抗争的坚持,每一次在崩溃边缘的自我救赎,都是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行囊。感谢自己在艰难的时候还能看见希望,在失败后还能鼓起勇气,在质疑声中依然选择相信。未来的征途或许依旧荆棘丛生,但带着这份淬炼出的坚韧,我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我自己很喜欢一句话,在这里送给大家:我忘却了一路上的悲剧,所见皆是奇迹!

04

外本2106班要芷菁

录取学校:河南理工大学

录取专业:英语笔译

经验分享

考研让我思考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也让我在痛苦中慢慢认清自己。我不否认考研给我带来的成长,但这种成长是阵痛的,是巨大的。在黑暗里摸索着前行,持续过着没有正反馈的生活,但我想这可能就是生活要教会我的东西,人都是在不断摔倒的过程中变得强大。这一路,时而刮风下雨,时而阳光明媚,我们一遍遍温习,直到春天来临。相信自己,不止于此!

05

外本2107班安恒滢

录取学校:天津财经大学

录取专业:英语口译

经验分享

时间过得真快,回望自己从大四上学期九月开始准备考研,到顺利上岸天津财经大学口译专业,心中满是感慨。在这条考研路上,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困难,但最终能成功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所有的努力与坚持都值得。

一、早期准备:从专业课到政治课

我的备考从大四上学期九月正式开始,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于翻译专业的考生来说,专业课的备考至关重要。刚开始时,我每天会安排两到三小时的时间听政治课网课,虽然政治并不是主攻科目,但它同样需要时间积累,尤其是对于有些同学来说,政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此要提前打好基础。政治课的学习不仅仅是看网课,更需要背诵。到十一月的时候,我开始专注于政治的背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背诵肖四并进行模拟题练习。

二、政治复习:背诵与思维的结合

政治的学习与备考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前期的积累至关重要。随着考试临近,政治的题目越来越难,单纯靠临时抱佛脚是远远不够的。记得在冲刺阶段,我背诵了三遍肖四,而且每次背诵后都会做一套完整的模拟题,以检验自己的记忆效果。肖四、肖八等材料不仅要背熟,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的政治思维和方法。这也是政治科目能够得高分的关键所在:保持清晰的政治思维,并时刻反思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时事政治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政治素养。

三、院校及专业的选择:根据个人需求做出决策

除了学习之外,院校及专业的选择同样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能让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更加顺利。在选择学校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区域,然后在区域内选择学校。除了考虑个人的学术能力外,学校是否压分、院校的学术氛围等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其次,专业选择也要分清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来选择合适的方向。我选择了口译专业,虽然压力较大,但我对这个方向有浓厚兴趣,并且明确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方向是翻译及相关领域。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未来的职业规划做出明智的决定。

四、专业课备考:单词背诵与练习的结合

对于翻译专业的备考,专业课的复习是重中之重。背单词是基础,而单词背诵的方法因人而异。我建议大家不要盲目学习他人的背诵方法,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我的做法是将单词分类记忆,分为核心单词和拓展单词,每天设定一个固定的背诵量,并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

MTI的考试内容与专八高度重合,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不仅进行了专八词汇的背诵,同时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加入了GRE、托福、雅思等考试的词汇,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词汇量。虽然这些额外的词汇学习看似耗时,但实际上它们有助于提升翻译时的词汇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译中的词汇应用。

此外,各个学校的专业课题目会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大家在备考前,多与学长学姐交流,了解各个学校的题型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能够在考试中更有针对性地应对各种题目,提升考试的通过率。

五、复试准备:口试与笔试的结合

复试部分是许多考生容易忽视的环节,尤其是口试。大部分学校的复试包括口试和笔试两部分,而口试又常常涉及到面试、复述、视译及交替传译等内容。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能顺利通过初试,但无论成绩如何,都不要松懈。初试结束后,便要开始着手准备复试,提前准备口试和笔试内容,不仅能增强自信心,还能在复试中脱颖而出。

在口试环节,我建议大家多进行模拟训练,尤其是复述和视译等内容,可以通过与学长学姐或同伴进行模拟对话,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在临场表达中的流利度和应变能力。笔试部分,实际上与初试的内容差别不大,因此可以在备考专八时顺便进行笔试的复习,尤其是一些翻译技巧和写作方法。

六、总结:持之以恒,才能上岸

考研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除了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方法外,合理的时间规划、科学的备考策略以及灵活的心态都非常重要。最关键的是,要在备考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不轻易放弃,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

最后,祝所有考研学子都能在接下来的备考路上保持自信与坚持,顺利上岸,进入理想的学校与专业。相信你们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未来的道路一定会更加宽广。加油!

06

外本2107班杨硕

录取学校:成都体育学院  

录取专业:英语笔译

经验分享

一、迷雾中的启程:当翻译与体育相遇

 那个深秋的清晨,我站在图书馆顶楼,望着操场上晨跑的人群发呆。手中的《运动生理学》泛着冷光,书页上的“无氧代谢”“肌肉超量恢复”像一团团迷雾,将我这个外语系学生困在陌生学科的荆棘丛中。耳机里循环播放着BBC体育新闻,我试图用翻译专业的耳朵捕捉术语的韵律,却总在“glycogen”(糖原)和“lactate threshold”(乳酸阈)之间迷失方向。那时的我,像一只笨拙的候鸟,明知南方有暖阳,却在迁徙途中跌跌撞撞。直到某个深夜,我在自习室的角落翻开一本泛黄的《体育社会学》。书页间夹着一片银杏叶,是前主人留下的时光书签。叶脉的纹路忽然让我想起翻译课上老师的话:“语言是桥梁,而你要做那个连接两种文明的匠人。”那一刻,我顿悟:所谓跨考,不是抛弃母语之舟,而是以它为桨,驶向更辽阔的海。我开始用翻译的思维拆解体育术语——将“运动损伤康复”拆分为“创伤的愈合”与“生命的重启”,把冰冷的学术概念翻译成有温度的故事。  

二、长夜的独舞:与孤独签下契约

 备考的夏天,自习室的空调发出疲惫的嗡鸣。我用荧光笔在《运动训练学》上划下第37条重点时,窗外的蝉声突然停了。那一刻的寂静,像一块沉重的幕布,裹住所有躁动与怀疑。

 记得十月的一场秋雨,我因背不下《体育政策概论》而崩溃。雨水打在窗棂上,我在手机便签里写下:“或许我该放弃‘翻译+体育’的浪漫幻想?”但下一秒,手指却不由自主地搜索起“冬奥会口译案例”。凌晨两点,当我在论文库里找到一篇《体育赛事中的文化隐喻翻》时,屏幕的蓝光映着泪痕,也照亮了希望。原来,真正的坚持,不是永远斗志昂扬,而是在摇摇欲坠时,仍选择伸手触碰星光。  

三、破茧时刻:当专业壁垒融化成虹

 复试前夜,我站在成都的街头,望着体育学院的灯光如星子般闪烁。面试教室里,考官的问题像一记凌厉的扣杀:“翻译背景如何服务体育传播?”我没有背诵准备好的理论,而是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那上面贴着冬奥会志愿者的照片,记录着亚运会术语库的搭建心得,甚至夹着一张皱巴巴的操场跑步打卡记录。“您看,”我指着本子上用红蓝笔标注的《足球比赛解说词翻译对比析》,“这些奔跑的数据、呐喊的录音、汗湿的稿纸,就是我的跨界密码。”现场模拟交替传译时,我选择了一段充满俚语的球星访谈,当“hat-trick”(帽子戏法)与“slam dunk”(扣篮)从口中自然流泻时,我看到考官眼中的冰霜融成了春水。  

四、成长札记:在裂缝中看见银河

 如今回望,那些曾让我恐惧的术语早已化作铠甲上的鳞片:  

• 背不下的《运动解剖学》图谱,最终成了我设计“三维动态术语卡”的灵感;  

• 听不明白的体育播报,反而教会我用“同声传译的紧迫感”捕捉知识碎片;  

• 就连走廊里的踱步声,也沉淀为独特的记忆宫殿——每一步对应一个考点,每一圈都是一次重生。  

 考研最动人的从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在至暗时刻仍执灯前行的自己。记得走出初试考场时,夕阳将影子拉得很长,我在日记本上写:“今天,我不仅答完了卷子,还翻译了365个清晨与深夜,将迷茫、汗水与星光,都编译成青春的源代码。”  

后记:致所有在边界拓荒的人

当录取通知跳入邮箱的那一刻,窗外的银杏正抽出新芽。我轻轻合上那本陪我看过四季的《体育社会学》,发现那片书签般的银杏叶早已风干成透明的蝶翼。或许每个跨考者都是这样的蝶:  

• 外语系的翅膀,带我们飞越学科的高墙;  

• 体育学的复眼,让我们看见世界的多维光影;  

• 而那份孤勇,终将把看似不可能的“跨界”,织就成生命最绚丽的纹路。  

 愿每一位在星火与长夜中跋涉的人,都能在自己的时区里,等来破晓的钟声。

结语:  

 考研是一场与自己的漫长博弈,感谢那个在图书馆顶楼披星戴月的自己,那个在操场边听BBC体育频道的自己,那个在复试考场上目光坚定的自己。愿每一位考生都能在“破界”与“重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07

外本2107班马舒钰

录取学校:湖南农业大学

录取专业:英语笔译

经验分享

翻开相册里拍下的第一张有关于考研的照片,是2024年的3月2日,到我考研录取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整整404天。那这四百多天的时间里,我都做了哪些呢?根据备考的科目,分为以下四点:

翻译硕士(211):我们都知道,在英语学习中,背单词是最基础的工作,所有的练习都要依托于单词量的积累,基英这门课尤其如此,只有有着充足的词汇积累,才能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备考期间,我背了三遍专八的单词和两遍的GRE,这给我日后的翻译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英的难度会比专八还要高,对考生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要求,我在前期保持着一天一篇的阅读保持手感,在后期时则是一天三篇(根据你目标院校的阅读数量调整)来进行,其次就是根据目标院校的题目类型进行针对练习。最后就是作文练习,我大约在十月份左右开始进行作文练习,先是进行模仿写作,再是根据题目进行练习写作,不断的练习,提升自己的语感。到考研的最后时期,直接背诵作文的模板,考试的时候有时可以套用进去。

翻译基础(357):翻译这门课平时需要不断练习。我觉得笔译是个长跑的过程,备考笔译的过程中,我先是一句一句的进行翻译练习,然后是逐段的翻译,最后是进行全篇的翻译。考试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翻译的速度也很重要,到后期的练习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正确率以外,还要注意翻译的速度,不然到考场上可能会出现翻译不完的情况。这门课我是听了武峰老师的课,还参加了徐老师的批改。还有词条的翻译,我用的是蜜题APP,里面收集了历年各大高校的真题,还有每年的热点词条,最后十二月的时候,我买了最后的礼物,是考前押题和冲刺,对最后的考试很有帮助。

百科(448):百科这门课需要长期的积累。很多人都说百科是门撞运气的科目,知识面太广,太零碎,很不好整合。在我看来,备考百科首先需要整合零碎的知识点,根据目标院校的知识大纲先将所有的知识梳理整理出来,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进行背诵,我是在2023年的11月左右开始看这些参考书目,就是把这些书当作课外书在阅读,先大致浏览一下知识点,然后在2024年的夏天开始再进行系统的整合,这时的我对这些百科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整合起来相对轻松,整合过后就是系统的背诵,到考试之前,我大概背诵了3-4遍。百科的作文就是高考的作文,多收集名词名言,增加自己的作文高光部分,会取得一个好的分数。

政治:这门课是全国联考科目,我高中是文科生,对政治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我在暑假期间正式开始学习的政治,先是跟着徐涛老师的政治网课和肖秀荣老师的政治1000题进行练习,跟着徐涛老师的网课对知识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梳理,对日后的练习会有很大的帮助。1000题一定要进行两遍以上的练习,对其中的知识点复盘和整理,对日后的练习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然后就是对知识点进行背诵,政治的背诵不占大头,每天在对习题的练习中进行知识点的背诵,将知识点牢记。进入11月之后,肖四肖八上市,这两套题一定要反复的刷,反复的背诵,将里面的知识点牢记。题海战术不会出错。蜜题里也有政治大题的模板总结,我在背诵的过程也背诵了上面的相关模板。同时也参考了网络上的一些背诵技巧,政治大题和知识点的背诵一定要用巧劲,不能死记硬背,否则在考场上无法灵活运用,甚至是遗忘。

最后,考研是一场拉锯战,我在十一月之后就陷入了情绪的低潮期,每天都在怀疑自己考研的意义,如果你们出现心绪不佳、情绪低落的情况,请不要担心,不要放弃!坚持一定会有意义!回头看你以前走过的路,就会给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最后祝大家顺利上岸!


研途漫漫,风雨兼程

始终伴随着坚定的步伐与执着的信念

在这条路上,奋斗与坚持从未曾孤单

同行的每一位考研学子,都是星光闪耀的追梦人

期待这些宝贵的经验

成为每一位奋斗者心中的指南针

照亮他们通往未来的光辉之路

END

撰稿: 外语系学子

责编:赵雪妍 陈丽宇

校对:赵雪妍 程琪琳 陈丽宇

初审:李   欣

复审:张   芸

                                 终审:武大力

签发:李   欣